close


        一幌眼,十五年過去了!


        張愛玲離開在1995


       自己一個人在洛杉磯不知死了多久


       蔡康永在張愛玲死後寫道:「她總算越獄成功了!」


       而就在這幾年


       張愛這古物卻又重新出土


      《小團圓》在是也不是中遞出張式對胡蘭成的〈民國女子〉的另一套說辭


而連以英文書寫的《雷峰塔》與《易經》,蓄意地真假交錯的似自傳小說,也有了中譯本


 


       大學時王師曾有一論調,說,什麼都可以做研究,唯獨不可對最喜歡的《紅樓夢》剝絲抽繭。那時隱約略懂一二,也愛紅樓,但也的確一談起就結巴,丟三落四,要講的太多了,索性就都不說了。不愛的作家與影像,三兩句落了斷語就可拋在腦後,唯有那愛得深的,說什麼都不對,怎麽評論卻也似乎皆有另一套說辭為他與她辯駁。像對愛人似的,只要所愛,就是好的,至於哪裡好,就是都好連壞處也是可愛的。也頂愛多看別人怎麽說她論他,然後心中再一句句駁斥,不是這樣的,他與她的好與不好是我所才知的。


所以前個夜,我去聽楊澤、陳文茜和蔡康永說張愛玲,像在客廳裡聽家裡的長輩說起誰誰誰一樣,長輩談著熟稔,我們雖插不上話倒也聽著開心。


記了幾件事。


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 蔡康永說他不怎麼推薦這《雷峰塔》與《易經》。他說身為個偶像該有的責任是永遠扮演著角色,不能脫戲的。他說,偶像的責任是幫助我們蛻去身上這層皮,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過去,每個偶像都扮著我們自己很重要的輔助,偶像的存在是協助我們,而不是向我們展演自己。而,張愛玲在這兩本書裡每個角色都可厭,令讀者找不到可以蛻皮的觸點。書還沒看完,話沒個半句,僅蔡在提及時,倒想起村上1Q84,不想說他是年輕時最愛的作家,但在《海邊的卡夫卡》之後,對村上都少了些反覆咀嚼的興致,僅像個收藏,有了新的一定買單,如同今年十月將來的1Q84第三集。


         陳文茜說是以一種捨不得的心情在閱讀這三本,縱然這書出版將有不同評價,但不可否認地近九十年來,甚而可說計算再二十年,定也無好手能如張愛玲。只是「成名趁早」的張愛玲,最好的的作品都可說在三十五歲左右就完成了,離了上海,離了香港,去了西化入骨的上海人最最憧憬的美國,終以孤獨至老。文茜嘴快,一時說了:「嫁給賴雅是導致張後來無佳作之由。」頓時引起廣大漣漪,大夥都希望知道文茜為何如此下斷,後,文茜再多做修潤,說,張到了美接觸了賴雅等極左派人士,所做文章難免如左派所願所盛行的大時代風格,但張應是擅寫個人式周遭情事,觸及大時代多拉雜事務在精細膩煩筆觸下不易討人歡心。尤其這兩本居還論及「伯夷叔齊」等中老年人方知的歷史典故,被退稿不為老美喜愛可預知。


        其餘,可看陳文茜:〈讀雷峰塔下的張愛玲〉


http://tw.nextmedia.com/applenews/article/art_id/32823221/IssueID/20100918


 


        人好多,七點半的場子,我七點五分到時已七分滿,皇冠未控制人數,不預約不發號碼牌,走道皆坐滿了,鄰坐的人說上一個盛況是余秋雨。


散場後,步行至大安森林公園取車,有風颱將至,風吹得有些痛快,月亮未圓但亮透了。


 


 
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amiami1 的頭像
    iamiami1

    隨,意

    iamiami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